每天学一点, 你比别人牛一点 !
一 文 说 透 一 个 字
周末午后,我给初中的儿子听写生字,当写到“骠骑将军”时,我念道:“piào jì jiāng jūn”。
儿子却瞪大了难以置信的眼,摇头叹道:“老爸,亏你还是大学生,这么简单的字都读错了,这个字发音是“qí ”。
我心想,当年我们学的就是读“jì”,我印象十分深刻,绝对没错!儿子的话一度让我怀疑是否真的是出现了记忆偏差?
我们争论不休,气氛紧张。我决定查证资料,电脑上折腾大半小时后,真相大白——儿子是对的——在古代,它应该被读作“piào jì jiāng jūn”,但现在,专家说了,应读作“qí”。
老师也会在黑板上告诉你,这个字读“piào qí”。
这是咋回事呢?
详解“骑”字
读音:据最新的权威字词典记载,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是“qí”,二声。
在古汉语中,它还有另一个读音“jì”,但现代汉语中已被废用。
含义与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骑”字存在动、名两读:用作动词骑乘、跨坐、乘坐时,读音为“qí”;用作名词,表示“跨坐的载具”或与之相关的运输单位时,读音为“jì”。
在过去,“骑”字在用作名词或量词时,可以读作“jì”,表示一人一马的意思。如“轻骑”、“铁骑”等。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翩翩两骑来是谁”。
例如,在古文中常见的“千骑”即是千人千马的意思。而在“骠骑将军”这一称呼中,“骑”字同样读作“jì”,“骠骑”指的是勇猛的骑兵。
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提到,“骑”作动词时读作“qí”,而作为名词或量词时则读作“jì”,表示乘坐的马,如“一骑” 。
字源与演变:
最早的字形见于甲骨文,由“马”和“奇”二字构成,表示跨马的意思。金文、篆书、隶书等各个时期的字形都有演变,但基本结构保持一致。
“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职务,通常由皇帝亲自任命,统领骑兵,指挥作战。这个职位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信任,是武官中的佼佼者。
“骠骑将军”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由汉武帝所设立,用以表彰霍去病在对抗匈奴中的卓越战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了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的事迹。
能够被封为骠骑将军,意味着其人不仅武艺超群,更有着过人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
在三国时期,骠骑将军的职位依然存在,并且在不同的国家中有着不同的人物担任这一职位。
在蜀汉,马超、李严、吴班、胡济以及刘禅都曾担任过骠骑将军。在曹魏,有曹洪、司马懿、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和司马望等人担任过此职。东吴则有孙权、步骘、朱据、吕据、朱绩、张布、朱宣、孙楷和孙秀等人担任过骠骑将军。
到了明代,骠骑将军的职位被废除。
关于“骠骑将军”的读音
现代汉语中读音应该是“piào qí jiāng jūn”。
这个读音是根据近些年新编权威字词典标准注音来的。“骠骑”词条注音为“piào qí”,解释为“古代将军的名号,如:骠骑、骠骑将军。” 语言学家和词典编纂者在规范化的过程中,会考虑到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一些字词的读音进行调整。
现代汉语中已经统一读作“qí”。
在古代汉语中,“骑”字作为名词时,读作“jì”,意指一人一马的骑兵。因此,“骠骑将军”在古代的读音是“piào jì jiāng jūn”。
但现代汉语中已经统一读作“qí”。尽管在一些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我们可能会看到“piào jì”的旧读音,但在现代汉语交流和学习中,应以“piào qí”为准。
据“专家”说:
因为“jì”的发音越来越少用到,很多人说到“jì”的发音时表示不解。而“骑”又是个常用字,为避免产生争议,同时也减少了学习者的记忆负担,所以“骑”字统一保留“qí”这一种发音。
“在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中,这种统一的读音并不影响人们的理解和交流。”专家说。
啊,这……你能接受吗?反正,对小编来说,却是有些难以接受。
总之,就是意难平。
以前都读"piào jì ",现在的专家们硬说读"piào qí ",那好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读qí 的话平仄都不对了,专家呢,人家也懒得多做解释!反正嘛,一刀切,省时省事省力……
不过,现在老百姓对“专家”的意见倒是挺大的……不止何时,“专家”都快成了贬义词了?
毕竟,咱们的文化,到底是要屈从文盲?还是要尊重传承文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题外话:一些生僻字由于过于生僻,或者已经被别的字所替代,在一些输入法里面并没有收录。在留言区试试看你的输入法能否打出这个字,或者相关的词语。发出来,记忆会更深刻哦……END
点关注 填补知识黑洞
客官如有收获, 请一定不吝动动发财的手,
点个免费的小赞赞+在看
持续更新的动力来自于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