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賞隻切頁碼第253頁,第31字續丁孫
飾㕞也。从巾从人,𠊊聲。讀若式。一曰襐飾。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申力反頁碼第650頁,第5行,第1字述
㕞也。從巾,從人,從食聲。讀若式。一曰襐飾。
鍇注臣鍇曰:「《爾雅》:㕞即飾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賞隻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437頁,第4字許惟賢第629頁,第6字
㕞也。
段注《又部》曰:㕞,飾也。二篆爲轉注。飾拭古今字。許有飾無拭。凡說解中拭字皆淺人改飾爲之。而彡下云:毛飾畫文也。聿下云:聿飾也。皆卽拭字。淺人不解而不之改。若㕞下云:飾也。則《五經文字》所據尙不誤。《周禮・司尊彝》注云:涗酌者,挩飾勺而酌也。《釋文》作飾。今本作拭。實無二義。凡物去其塵垢卽所以增其光采。故㕞者飾之本義。而凡踵事增華皆謂之飾。則其引伸之義也。若席下云純飾,𤪌下云弁飾,縟下云緐采飾是也。凡許書之義例。依此求之。無不可得者。《聘禮》拭圭字今作拭。葢古經必作飾。鄭云:拭,淸也。此必經文作飾而以淸訓之。倘經本作拭又何用此注乎。《釋詁》云:拭,淸也。《爾雅》少古字。故往往與《經典》不合。古本當不作拭耳。《管子・輕重》曰:桓公使八使者式璧而聘之。式者飾之叚借。
从巾。从人。
段注拭物者巾也。用巾者人也。
从𩚁聲。讀若式。
段注賞隻切。按《廣韵》賞職切。與《唐韵》異。一部。飾篆各本皆在幠後幃前。此不知許因上文四篆言飾故𦂳承以飾篆。而誤移其次也。
一曰襐飾。
段注此別一義。《衣部》襐下曰:襐,飾也。《急就篇》曰:襐飾刻畫無等雙。漢平帝后傳曰:令孫建世子襐飾。將醫往問疾。顔注。襐飾,盛飾也。一曰首飾。在兩耳後。刻鏤而爲之。《廣韵》曰:襐,未筓冠者之首飾也。《玉篇》曰:首飾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錢一㕞也。飾之本義即俗之拭字。引申為襐飾(即裝飾)。
白话解释饰,用布巾刷拭。字形采用“巾、人”作边旁,采用“食”作声旁。读音像读“式”。另一种说法认为,“饰”是首饰的意思。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巾從人,從食聲。《說文》收入巾部:「飾,㕞也。」段注:「又部曰:『㕞,飾也。』二篆為轉注。飾、拭古今字。許有飾無拭。凡物去其塵垢,即所以增其光采,故㕞者,飾之本義。而凡踵事增華,皆謂之飾。則其引伸之義也。拭物者巾也,用巾者人也。」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偶有混作飭。
飾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498頁,第8字2陳昌治本第636頁,第2字3黃侃手批第486頁4說文校箋第321頁,第3字5說文考正第306頁,第3字6說文今釋第1103頁,第7字7說文約注第1885頁,第2字8說文探原第3915頁,第2字9說文集注第1629頁,第2字10說文標整第196頁,第31字11標注說文第316頁,第1字12說文注箋第2592頁,第1字13說文詁林第7825頁【補遺】第17167頁14通訓定聲第878頁,第1字15說文義證第672頁【崇文】第2685頁16說文句讀第1034頁17章授筆記第326頁,第4字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185頁,第2字19古字釋要第751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