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五之前的汪兆銘
四一二事件之前的国共关系与汪精卫
编辑
虽然在孙中山的联共政策下,国共两黨进行合作,但由于两党对于中国革命的终极目标不一致等原因,从西山会议到中山舰事件,两党间一直存在摩擦。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使一部分原本支持国民政府的资本家的利益受损;而土地革命更是造成了国民革命军中一部分地主家庭出身的将士的不满[註 1]。
在此情形下国民党之中出现与共产党分袂的声音。蒋中正等国民党右派主张尽早采用武力方式“清共”。而对此有所觉察的国民党左派、中共和共产国际代表等决定拥举此前受排挤出国、而名义上在任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出来对抗。[1]
1927年4月1日汪精卫回国,抵达被北伐军占领的上海。4月3日蒋中正、李宗仁等人先后与其见面,劝说其以国府主席身份领导国民党分共;但汪精卫表示他“站在工农一边”[2],主张暂且容共。4月4日举行的国民党在沪高官会议上,甚至出现了吴稚晖哀求汪精卫而下跪的场面,令人啼笑皆非[3]。在蒋中正等人的劝解下,会议继续进行。会议最后就4月15日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解决国共纠纷一事达成几点共识:
会议依汪同志主张,望再暂时隐忍,出于和平解决之途,以四中全会解决纠纷。然在此会议召集前,依蒋同志之主张,采诸项应急之法。
一曰通告中共领袖陈独秀,立即制止国民政府辖区之共产党员,暂时停止一切活动,听候开会解决;
二曰对中央党部之国民政府迁鄂后因被共党操纵,所发命令不能健全,若以为妨碍党国前途者,在四中全会召集前,可不接受之;
三曰军队应饬令各该管长官,取缔有共党捣乱之党部、团体。
工人纠察队及其他武装团体,应服从总司令(蒋介石)指挥,否则应视为反革命,严行取缔。[4]
然而,汪精卫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于4月5日与陈独秀发表了《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声称国共将合作到底。这份宣言激怒了反共的国民党人,吴稚晖更讥讽汪精卫要做“国民党的家长”。当晚汪精卫离开上海,前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占多数的武汉国民政府。
四一二事件和宁汉分裂
编辑
主条目:四一二事件和宁汉分裂
汪精卫以召集在汉的中央委员到南京开二届四中全会名义,於4月10日抵达武汉,与唐生智、谭延闿等人会合。他原本以为会议会正常举行,不料蒋中正联合了胡汉民、李济深等势力,於4月12日开始进行“清共”,并另行组建了南京国民政府。震怒之下汪精卫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宣布对蒋中正“开除党籍,免去本人所兼各职”[5]。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当天,武汉召开群众大会,汪精卫发表演说,对蒋中正大加鞭挞。宁汉正式分裂。
为避免武汉“东征”,李宗仁及部下应榆汉分别到江西和武汉,对汪精卫和汉方的实力派朱培德进行劝说。宁汉双方得以在互不干涉的情况下继续北伐[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