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通过刺入人体组织,对病变部位进行切开、剥离等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但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其两面性。
1、小针刀的作用:
松解肌肉、剥离粘连:小针刀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通过切开或剥离的方式,松解紧张的肌肉,剥离粘连的组织,从而恢复软组织的正常功能。解痉止痛:小针刀的刺激作用能够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感受器,产生镇痛效果。同时,通过松解肌肉和剥离粘连,也能够缓解因肌肉紧张或粘连引起的疼痛。疏通气血:中医认为,气血不畅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小针刀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能够疏通气血,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创伤小、恢复快: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小针刀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这使得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适用范围广:小针刀适用于多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如肌肉劳损、筋膜炎、腱鞘炎、滑囊炎等。对于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小针刀的危害:
局部血管神经损伤:由于小针刀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在刺入身体的过程中,可能会伤及到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如果医生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存在血管神经病变,就可能导致局部血管神经损伤。感染风险:小针刀治疗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感染。感染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断针风险:小针刀在刺入身体后需要进行刮擦、抽插等动作,如果针具质量不好或患者病灶周围粘连严重,就可能导致断针。断针后需要扩大切口取出断针,这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创伤。小针刀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其他正常的软组织,如皮肤、肌肉等。这些损伤虽然相对较小,但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效果。
小针刀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存在发热、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年老体弱、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以及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脓肿的患者,都需要禁用或慎用小针刀治疗。患者在选择小针刀治疗时,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和禁忌证,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