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设为主页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繁體中文
空气质量预报

抓好环境监测转型时期监测培训工作的探讨

来源: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时间:2013-04-02 15:45:00 作者:钟学才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一项多学科、多技术且更新较快的复杂工作,是环保系统人才和技术最为密集的单位。当前,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测领域不断扩大,监测项目明显增多,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新标准、新方法不断应用,对监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监测人员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要努力实现"三个说清",推进环境监测事业跨越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测队伍,必须把教育培训工作置于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
 
    近几年来,国家环保部提出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坚持"技术立站、科学监测、人才兴站"的原则实现转型发展的要求,设备、技术、人才、业务和文化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转型发展必须考虑的五大基本要素。其中,队伍素质最为关键。有一批人才,掌握了技术,有业务作保证,转型发展也就有了手段。为此,环境监测系统要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来抓好抓实,不断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1健全培训体系
 
  11提高思想认识。当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监测站,尤其是县级站中,工作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跟不上、大量设备闲置问题仍十分突出,为此人员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尽管,近几年来各级环保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引进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但实际操作和工作经验还有待提高,于是,新进人员的上岗培训、实际操作培训一定不能少。
 
  12明确目标任务。培训工作一定要有目标性,要针对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夯实县级站技术基础,做强市(州)监测站技术能力为思路,通盘考虑各级监测站的培训。结合业务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分别制订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实行市、县一级人员系统轮训,实现各级监测站和业务工作的培训全覆盖。确定以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全面完成各项常规、应急和专项监测任务为目标,按照"县有能力、市有重点、省有特色"的监测工作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县市级人员培训,形成监测能力。要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有计划、有考核。将监测培训列入环保系统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强化督导落实,年终严格考核。
 
  13构建培训体系。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按照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等要求,结合监测人员队伍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并落实环境监测分级培训体系、培训教材和师资培养体系、人员考核体系等管理制度。体系建成后,要形成培训工作常态化。
 
  2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培训工作需要紧跟监测工作发展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监测工作实际需求,促进培训工作全覆盖。
 
  21坚持分级分类培训。根据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在课程设置、培训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分开层次,实行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形成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培训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监测人员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重点针对为县级监测站配备的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进行培训,保证所有配备了仪器设备的县站人员能够较熟练操作使用新型仪器;针对业务工作类型,培训内容涵盖应监测分析、应急采样、报告编写、综合分析、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是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针对监测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技术,及时组织培训。如重金属监测、生态监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农村环境监测、自动在线监测等,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强又各具特色的各类培训。
 
  三是监测管理和技术培训兼顾。一方面,每年定期组织对市、县两级监测站站领导的管理培训,其中既有对国家和省级环保监测政策和技术的解读,又有先进地区监测站站长的经验介绍,让各级监测站的领导们都能及时掌握政策和技术动态,在培训和交流过程中实现管理上的触类旁通。另一方面,每年组织开展一大批技术培训班,涉及环境监测工作的各方面业务,内容丰富全面,参训覆盖面广,人数众多。
 
  3增强培训实效性
 
  在监测培训工作实践中,要坚持按照"精、实、活"的原则,对培训形式进行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3.1实战与实训相结合
 
  针对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室分析,将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严格控制培训人数,要求"精而优",集中理论授课,重点讲解仪器原理和应用,现场操作采用10人以下为一组的小组授课模式,聘请仪器厂商资深工程师现场讲解仪器维护和注意事项,监测系统内专家当场演示分析过程,在培训中实现互动的目的,这样对参训人员及时形成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操作性和经验性强的现场监测,可以采取现场考核比对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各类检查监督任务中,引入培训的理念,如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交叉检查、空气自动站质控考核、质量管理飞行检查等,检查过程中从各市(州)监测站抽取优秀的专家组成考核组,亲临现场指导并开展交叉检查比对。比对和考核的过程就是现场培训和演示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很多技术问题在现场就得及时发现和解决,使很多共性的问题在全省范围内提出并得到归纳总结。通过实际操作,培训专家和参训人员能在过程中查漏补缺,对技术提升产生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
 
  应充分借助环境执法、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等活动,在实践中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一些跨省、跨市的大型应急监测中,抽调、集合多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应急监测工作队伍。一方面使这些人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业务交流,形成技术合力。
 
  3.2"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
 
  "送出去"就是充分借助外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针对工作中的重点,一方面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级业务培训,为避免学习流于形式,应要求外出培训人员学成回来后进行专题学习汇报,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同时,还能将个人收获转化成集体成果。另一方面依托各级培训基地和先进地区监测站实验室去参加跟班学习培训。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以选送优秀年轻骨干赴国家进行研修,加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
 
  要加大"请进来"的力度,让优秀人才在监测系统扎根,让优秀师资成为技术提升的催化剂。一方面,环境监测系统要寻求政策上的支持,大力引进引进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而且是环保相关专业的、高学历的年轻人才。要把这些人才放到重要的岗位上,让他们业务带头、发挥所长、学以致用,成为各级监测站的骨干,从而大大充实整个监测系统的技术实力。同时,注重借用"外脑",经常邀请科研院校和环保权威专家讲座,研讨监测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更高层面了解环境监测的最新技术动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国家新的环保方针政策等,提升培训效果。
 
  3.3培训与技术比武活动相结合
 
  要把开展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常态化,应针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通过比武,实现环境监测系统上下联动,围绕主题开展岗位练兵与技术交流,有力地促进了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技术比武评选岗位能手,形成常态化,让他们在业务工作中起到技术带头和传帮带工作。
 
  另外,可以通过全省系统内的大型培训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例如,湖南省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系统内开展"大贯标"活动,宣贯环境监测标准。在监测人员中掀起了一场学业务、钻业务的高潮。省站组织编制了《"大贯标"活动标准和技术规范精选集》,共汇编53项常用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统一印制分发至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站作为学习和培训教材。并将授课专家集中到省环保宣教中心,录制了16堂培训课程,制成一套(15张)技术培训光碟,作为自学教材,发放到各级环境监测站。年底通过考试和抢答赛的形式对培训情况进行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教学方法
 
  充分借助现代传媒手段,积极探索新的培训组织形式,丰富培训内涵,增强培训效果。为使培训内容覆盖更多的监测人员,可以将各次比武、演练、培训活动制成光碟作为培训教材下发至各级监测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视频教学,利用环保信息网络开展视频教学,通过网络进行培训和答题竞赛,这样提高培训的普及面和参与度。
 
  另外,监测内部的常态化培训也要推成出新。例如可以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培训,指定专题,由站内技术骨干轮流讲课,学完以后考试,对取得前三名的同志进行奖励,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坚持岗位轮训,年轻同志首先到分析室工作,至少熟悉12个分析项目,通过多岗位锻炼达到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还可以修改完善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管理办法,改进考核方式,实行统一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全省统一命题、同步笔试、统一评分,明显提高考核的难度,推动了监测理论的学习。
 
  再者就是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在单位内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引导监测人员自主学习、广泛学习,紧盯环境学科发展前沿。
 
  3.5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人才管理体系
 
  要把人员培训工作与推进单位技术进步、提升岗位技术素养结合起来,让有本事、有才能的人受到重用。要创新人才轮岗轮训机制,建立课题研发机制,储备监测领军人才。形成自我完善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术带头人,鼓励职工爱岗敬业当"精兵"。在环境科研方面,鼓励有建树、出成果,争取政策支持在待遇上给予适度倾斜,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稳定性。
 
  4保证培训质量
 
  要坚持"三个舍得",即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花经费,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保障,努力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4.1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要把培训工作作为考核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健全培训工作考核机制,把培训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对培训工作不落实、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年度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另一方面坚持把培训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紧密结合,建立完善了晋升培训与任职资格制度相结合、专业培训与持证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初任培训与录用制度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保证培训达到效果,要将严格的考核引入培训中,在各类培训班要设置考核环节。把成绩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奖优罚劣。结合年度培训计划,将培训后需达到的目标写入年底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中,明确每个参训监测站必须形成的监测能力,年底统一实行考核。县级监测站人员培训要与监测仪器设备配置同步进行,配什么仪器办什么班,培训后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由省厅发放培训合格证,只有培训合格后才能将仪器领回。
 
  4.2是经费保障有力
 
  每年地方财政要安排一定的经费重点用于监测人员素质提升和县级站人员普训。各市(州)站要有专项培训经费,在抓好本级培训的同时,还要做好县站的培训。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的编制
 
  着力培养环境监测教师培训力量,主要培训省站、专业院校以及市(州)的环境监测师资力量,使他们有能力承担专项培训任务。尤其是市(州)站的教师要具备培训本级或县一级技术力量的能力。每个业务领域保证有35名老师力量,要求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省站牵头,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聘书,以省监测站牵头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适应培训工作的专家队伍。加强培训资料的编制,紧跟监测工作发展的形势,省市一级监测部门要组织专家老师编写各类考试题库和培训教材。
 
  4.4重视培训基地建设
 
  省级监测站要发挥自身技术中心作用,着力抓好实训基地建设,要安排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帮教各地市站跟班学习人员,并将跟班培训融合在各类专项检查任务的实施过程中。省、市监测站还应与环保专业院校加强合作与联系,签订长期培训协议,依托他们的师资力量及科研平台,促进高端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站作为技术支撑部门,一定要通过持之以恒地抓监测培训工作,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得到大大加强,人员素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关附件: